top of page
bg-06.jpg

《藝起.共融》公益行動

2025/04/20

匯聚校友情誼,溫暖社會角落

新加坡國立大學台灣校友會一向關注社會共融,自2021年支持《手語動動書》計畫,促進早療專業人員和聽語障兒童間的溝通,讓孩子學習吸收效果更好;2024年更參與臺東藝術節《初生》演出,協助開發東部首場以共融概念打造的《輕鬆自在場》,鬆綁看表演規則,讓身心障礙朋友們能更自在地走進劇場,不用擔心異樣眼光。
延續對文化與公益的關懷,校友會於2025年推出全新公益計畫《藝起.共融》。

在《藝起》部分,校友會支持由視障青年音樂家自創自演的音樂劇《保溫箱的藝術家》巡演。透過購票支持,不僅能在國家級場館欣賞動人演出,更為視障青年們開啟彩色人生。而《共融》部分,則號召校友們參與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舉辦的《衛武營大耳朵》雙語導覽活動。校友們熱烈響應,順利達成百張贊助票目標,成功加開一場導覽。

本次計畫共計16位校友熱情支持,合力贊助了108張音樂劇票券。其中,部分校友更主動釋出票券,將愛心延續給更多人。林玟漪校友將這份善的循環,串聯了《中華民國罕見疾病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及《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邀請罕病家庭、社工人員與屏科大的同學系友們一同走進劇場,認識這群視障青年音樂家的生命故事。

4月20日,校友們齊聚高雄衛武營,參與別具意義的《衛武營大耳朵》特色導覽。導覽結合聾人手語翻譯與口語解說,包括校友及五位聾人朋友報名參加,導覽以雙語模式中華帶領大家認識場館設計背後的自然語彙理念——衛武營以四棵榕樹為靈感,圓形天花燈象徵樹梢、天井彷彿灑落的光線,處處洋溢自然意象。而場館的手語名稱,則因建築外型宛如海中悠遊的魟魚,別具巧思。

導覽結束後,校友們進場欣賞《保溫箱的藝術家》。舞臺上,五位視障音樂家以生命故事為素材,透過音樂與肢體,訴說因視覺障礙而遭遇歧視、偏見與不理解的心路歷程。儘管面對霸凌、誤解或失戀,他們仍彼此扶持,堅定地走出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

活動結束後,校友們心中充滿感動。王媛儀校友特地從台中南下,她分享,這場深刻動人的音樂劇,讓她真實體驗到與視障朋友截然不同卻同樣豐富的世界。王曉婷校友也邀請朋友一同觀賞,她說,從導覽到演出,深刻感受到聽障與視障者在生活中面對的挑戰,以及他們堅韌、正向且積極的生命態度。對於這群青年音樂家,大家從理解到深深敬佩,收穫良多。

隨著《藝起.共融》計畫圓滿推進,校友會也誠摯邀請各界一同關注與支持即將於七月在臺中歌劇院登場的《保溫箱的藝術家》巡演場次。讓我們一起用心聆聽與理解這些生命故事,看見那份超越障礙、堅韌閃耀的光芒。

特別感謝以下校友的支持:
許碧蘭 (造陽室內裝修設計工程有限公司 設計總監)
林玟漪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科長)
王曉婷 (台灣悦廷和有限公司 總經理)
劉育群 (安聯人壽 資深副總經理/業務長)
周旻昇 (森田藥粧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王媛儀 (文心牙醫聯合診所 副院長)
黃采彤 (璞益永續管理 總經理)
郭興基 (華馳投資 董事總經理)
凌淵明 (凌廣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總經理)
林侑瀅 (國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襄理)
不具名學長
陳匯斌 (交通部高速公路局 副組長)
江維中 (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室 總監)
林芳燕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區 遠見行銷部總經理)
黃昭明
劉永信 (Cloud Mile 萬里雲 執行長)

bottom of page